中国足协财务监管制度:批判与反思

  中国足协在俱乐部财务监管方面的管理制度一直备受争议。就拿欠薪监管来说,以前依赖《俱乐部全额支付球员薪酬确认表》和《俱乐部债务清偿承诺书》来判断欠薪情况,这简直是形同虚设。这些文件根本不能真正触及欠薪的核心问题,而现在提出让俱乐部递交银行流水看似是个进步,但中国足协却无法对其证实或证伪,这就很矛盾。要是完全依靠球员发现流水造假再诉诸法律,那足协的监管职能何在?这反映出足协在欠薪监管制度上缺乏主动性和有效性。

中国足协财务监管制度:批判与反思

  联赛准入制度也是一团乱麻。过往赛季的联赛准入完全不按照时间表进行,2025赛季虽然严格了一点,但时间节点依旧模糊不清。这让俱乐部和球员都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,对联赛的稳定发展极为不利。而且除了不予准入之外,对于违规但最终达标的俱乐部处罚太轻或者不明确,这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威慑力。

中国足协财务监管制度:批判与反思

  中足联的财务监管号称全面深入,可实际效果堪忧。对俱乐部财务预算的评估和财务审计,看似全面,却都是事后诸葛亮。众多俱乐部因为债务问题退出,足协和中足联早干嘛去了?如果能在早期就严格审计,或许能避免很多俱乐部的悲剧。

  再看看处罚手段,禁止引援这一措施,在实际执行中充满了漏洞。各种触发引援禁令的情况看似全面,可执行起来困难重重。而且引援禁令之后的后续处罚,比如罚分或降级,看似严厉,但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够公平公正地执行是个大问题。像法国的俱乐部处罚案例,虽然有借鉴意义,但在中国的联赛环境下能否有效实施,值得怀疑。

  最后,组建中足联旗下的财务控制委员会负责评估、审计和准入事宜,这一举措的初衷是好的,但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工作思路和态度,那不过是换汤不换药。中国足协和中足联必须深刻反思现有的财务监管制度,从根本上做出改变,才能真正让中国足球的俱乐部财务状况走向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