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岛男篮败北:问题究竟出在哪?
青岛男篮在CBA常规赛的“齐鲁德比”中客场以83 - 92输给了山东男篮。赛后新闻发布会,刘维伟指导总结比赛,那话听起来就像是在为失败找不痛不痒的借口。什么叫进攻端不在状态?全场就拿那么点分,命中率低得可怜,三分更是寒碜,篮板还落后,失误还多达22次,这可不是简单的不在状态能解释的。

说是德比让球员背上思想包袱和压力,这难道不是教练该提前预料到并且解决的问题?难道就任由这种所谓的压力影响比赛?还说除了韦瑟斯庞得分高,其他点得分少。这难道不是教练战术安排的问题?总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一个球员身上吧。韦瑟斯庞得了34分是不少,可他还出现了7次失误呢。杨瀚森也有17分,却也伴随着9次失误。这就像是两个瘸腿的士兵在战场上冲锋,怎么可能赢得胜利。

再看看这年轻队伍的所谓包袱。输了就说正常,那要是每次遇到德比或者有点压力的比赛就拿这个当挡箭牌,这队伍还怎么进步?年轻队伍是有成长的过程,但这不是为失败开脱的理由。如果教练不能让球员们在这种关键比赛中克服心理障碍,调整战术应对,那要教练何用?难道就是在赛后不痛不痒地说几句总结的话,把问题都归咎于一些看似合理实则敷衍的原因吗?
这场比赛暴露出来的不仅仅是球员的问题,更多的是教练组的失职。在训练中是否针对德比这种特殊的比赛进行过心理建设?在战术布置上是否考虑到球员可能面临的压力而做出多种预案?从这场比赛的结果和表现来看,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青岛男篮如果还想在CBA有更好的成绩,那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,而不是每次失败后都拿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糊弄观众和球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