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男篮亚洲杯预选赛12人名单背后的策略考量

  今晚,中国男篮将在深圳与日本男篮于亚洲杯预选赛第三窗口期展开对决。中国男篮此役12人名单已定,高诗岩、赵嘉义、余嘉豪未入选。球队共有5名后卫、3名内线,主教练郭士强赛前称已做好争胜准备,而目前球队尚未确定亚洲杯参赛资格,再赢一场接下来两场预选赛中的任意一场就能锁定资格。

中国男篮亚洲杯预选赛12人名单背后的策略考量

  男篮此前进行了首轮裁员,5人离队,带15人到深圳备战,19日晚间确定12人名单,包括徐杰等后卫,曾凡博等锋线,胡金秋等内线。北青体育记者宋翔对此有独特见解。

  从名单看后卫最多,这是针对日本男篮后卫线强的特点。高质量防守限制日本后场发挥是重要策略。在现代篮球体系里,后卫线的较量往往能左右比赛走向,日本男篮后卫可能在速度、传控等方面有优势,中国男篮多囤积后卫,可在防守时进行车轮战,保持高强度防守压力,让对手后卫难以轻松组织进攻或突破防线。

  内线方面余嘉豪落选。他虽有身高体重优势,但脚步慢。日本男篮内线特点与后卫挡拆后的“小打大”战术很灵活,余嘉豪防守端易被针对。在篮球比赛中,移动速度对内线球员越来越重要,跟不上对手节奏就可能成为防守漏洞,影响球队整体防守体系。

  锋线球员选择也有逻辑。杜润旺外线投射能力在四号位突出,符合球队战术体系需求,在与赵嘉义竞争中有优势。曾凡博更是四号位的有力人选,他攻防全面且状态良好。锋线球员的选择体现了中国男篮在进攻和防守两端的平衡考量,既要能拉开空间进行外线投射,又要在防守时能限制对手锋线球员的发挥,为球队的整体战术布局服务。中国男篮此次名单确定是综合多种因素后的结果,期望在与日本男篮的比赛中朝着锁定亚洲杯参赛资格的目标迈进。